投资赚钱这事,急不来,着急了也没用

回顾多年的炒股经历,虽然没有赚到大钱,但也没有亏太多。最大的问题在于资金流规划不合理,心态不稳定。目前阶段,主要收入来源是工作,每天打工赚取固定工资,对于金钱波动的承受能力还停留在债券和银行存款的层面。然而,人都是贪心的,买少了,涨了也赚不到钱;买多了,跌了就会亏钱。

看吕总的直播,他那句话说的也没错,美国国债的收益率都能达到5%,国内的金融机构做不到这个收益率,他们肯定是有办法的,比如科创板打新、港股打新,实在不行,资金绕道出去,也能间接持有美债。

历史亏损案例

除开刚入市的时候,碰过小盘股、次新股,后来接触的票,基本都是蓝筹大盘股:工商银行、中国联通、恒生电子、中兴通讯、各种大盘指数基金。

买蓝筹,就是和老钱靠齐:

  • 恒大出问题的时候,银行股跟着暴跌,成功把握洗出盘,那会对于经济大盘的认知存在缺陷,房地产在国家经济里面占比太重,牵扯的东西,不能硬着陆,后面持续的股市下行,工商银行之类的红利股,持续涨了两年左右。
  • 贸易战刚开始的阶段,中兴收到重创,股价也是大幅下跌,后续也都慢慢修复了。
  • 恒生电子属于老东家,蚂蚁金服下去以后,股价也是大幅下跌,但是这个股票有庄家操盘,每年都能冲上去几次,合理的控制仓位,亏不了多少。

债券投资

怎么说呢,也算是蒙对了利率下行的周期。在杭州的工作有变动,放弃了买房的想法,手上那会已经配置过银行的定期,就看中了以前投资的债券,加大了债券的投资比例。刚好利率这几年下行,吃到了债券的牛市。

回去的杭州半年的工作,很多东西倒是停下来想明白了。房子不是一定要买的,也不是一定要留在外面工作的,自己的抗压能力也就这样,如果碰到失业,房贷是座山。

投资收益预期

预期年化口头上喊着对标银行三年定期,实际上,还是贪心想要更多,从开始加仓着急,到后面现金流枯竭。购置保险、买房、结婚,都是资金流的大头,整体的规划上,没有留出足够的资金流,导致后期的资金流不足。

后续计划是长期持有券商ETF恒生科技指数,整体资产的配置上,还是保险为底仓、中长期的债券、然后就是股票基金。

金融IT程序员的瞎折腾、日常生活的碎碎念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