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记录和AI预测 20251017

tianlong.xiang

周一没有发生恐慌性大跌,但整个礼拜却是阴跌不止,像钝刀子割肉一样,慢慢跌了一周。

纪律性交易

昨天下午新增的两手小米,原计划尾盘卖出。但当时尾盘略有亏损,便心生犹豫,不忍割肉,决定再观望一天。今天上午股价小幅下跌 1%,到了下午跌幅扩大至 2% 时,我果断离场。事后证明,这次离场是正确的,股价随后仍在继续下探。

AI分析后续操作

前两天看到博客圈有人用AI分析足彩,喜提二等奖,税后九千左右的奖金。股票也来试试,从以往大模型的经验来看,deepseek 最为合适,其余的模型,写出来的投资计划,看着不是那么顺眼。


港股投资计划,现在手上持有小米,大约十万,亏损 15%,美团七万,亏损两万,查询当前的股价,后续仓位如何控制,我是准备长期投资的,小米买入的理由,yu9上市,三期工厂爬坡,销量还能这么高,股价能涨,美团是外卖大战结束以后,能稳定下来;港股三季度财报下个月发布,是不是等财报出来再操作更加合理,针对我的长期投资,三年左右,给我一份投资计划

港股投资计划:小米与美团仓位分析与长期策略

基于您提供的信息(持有小米约10万港元亏损15%、美团约7万港元亏损约28.6%,投资期限3年),我已整理了最新市场数据和分析,为您制定一份详细的投资计划。以下是综合搜索结果的核心信息:

  • 当前股价(截至2025年10月17日)

    • 小米集团-W (01810.HK):45.88港元(下跌3.82%,月内累计跌幅超15%)。
    • 美团-W (03690.HK):94.50港元(下跌4.30%,年内累计跌幅37.71%)。
    • 港股大市环境:恒生指数下跌2.48%,科技股领跌,市场短期情绪疲软。
  • 您的买入理由验证

    • 小米:Yu9上市、三期工厂爬坡、销量潜力是合理长期逻辑,但短期被成都SU7事故发酵压制股价(车门安全争议、监管部门介入)。
    • 美团:外卖大战结束后的稳定化是长期关键,但当前竞争仍在激化(京东、阿里卷入),二季度净利润暴跌89%,王兴"不惜代价"表态加剧市场担忧。

仓位控制建议:短期谨慎,长期聚焦基本面

您的持仓目前整体亏损约18.8%(总持仓17万港元,亏损约3.74万),但长期投资需避免情绪化操作。以下是分阶段建议:

操作周期 小米策略 美团策略 关键依据
财报前(短期:现在至11月财报发布) 保持现有仓位,不加仓。密切关注SU7事故调查进展及Q3汽车交付量数据。 保持现有仓位,不加仓。重点监控Q3外卖UE(单均利润)是否改善。 财报前股价可能持续波动:
• 小米受安全事故拖累,短期难反弹。
• 美团外卖竞争未止,盈利修复需时间。
财报后(中期:11月-2026Q1) 若财报显示汽车销量稳增、手机毛利率触底回升,可逢低加仓5%-10%。 若财报证实竞争缓和、亏损收窄,可加仓5%-10%;否则维持现仓。 • 小米2025年目标销量35万辆,手机高端化是利润关键。
• 美团SOTP估值显示121%上行空间,但需盈利拐点。
长期(3年) 持有核心仓位,目标价75港元(潜在涨幅63%)。风险点:汽车安全监管、手机需求疲软。 持有核心仓位,目标价247港元(潜在涨幅161%)。风险点:政策成本上升、新业务亏损。 • 小米人车家生态闭环是长期引擎。
• 美团即时零售赛道渗透率有望提升。

是否等财报后操作?
是的,建议等待三季度财报(11月发布)后再做加仓决策。原因:

  • 财报将验证您的买入逻辑:小米的工厂爬坡销量、美团的竞争缓和证据。
  • 若财报不及预期,股价可能下探,提供更佳加仓点;若超预期,可确认右侧信号。
  • 短期市场情绪受事件驱动(如小米事故、外卖价格战),财报能削减不确定性。

长期投资计划(3年视角)

基于"持有优质资产+逢低布局"原则,您的计划可细化如下:

  1. 小米集团:攻守兼备,关注汽车业务拐点

    • 核心机会:汽车业务规模效应(目标35万辆年销量)、AIoT生态协同。财务健康(Z-Score=4.19,破产风险低)。
    • 风险应对
      • 若SU7安全问题持续发酵,股价可能跌至40-42港元区间,可设定加仓线(每下跌10%加仓5%)。
      • 长期持有底线:汽车季度交付量稳定在8万辆以上。
    • 仓位占比:建议维持40%-50%的总仓位权重(当前约59%偏高,可财报后调整)。
  2. 美团-W:等待盈利修复,聚焦核心商业

    • 核心机会:外卖市占率稳固(65%)、闪购业务增长40%,估值低估(SOTP目标价247港元)。
    • 风险应对
      • 若外卖UE(单均利润)转正,是加仓信号;若竞争加剧,股价可能下探80港元,可分批补仓。
      • 长期持有底线: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率回升至15%以上。
    • 仓位占比:建议维持30%-40%权重(当前约41%合理,但需警惕竞争拖累)。
  3. 分散配置建议

    • 港股科技股近期承压,但长期仍是新质生产力代表。可考虑将10%-20%资金配置于高股息资产(如通信运营商)或港股科技ETF,对冲单一个股风险。

关键监控指标与时间节点

时间节点 小米关注点 美团关注点 操作指引
2025年11月 Q3财报:汽车交付量、手机毛利率趋势 Q3财报:外卖UE改善、新业务亏损率 财报达标则加仓,否则维持仓位。
2026年Q1 新疆车型路测进展、手机高端化销量 外卖补贴退坡力度、闪购盈利拐点 评估年度目标完成度,调整仓位。
长期(3年) 汽车业务盈亏平衡、AIoT渗透率 即时零售市占率、政策成本消化 持有至目标价或基本面恶化时减持。

总结建议

  • 立即行动:保持现状,避免在财报前盲目补仓。当前股价已部分反映利空,但财报前波动可能放大。
  • 长期信心支撑
    • 小米的汽车生态和手机高端化是核心逻辑,短期事故不改长期技术迭代能力。
    • 美团一旦外卖战结束,盈利弹性巨大(参考阿里隔岸观火受益)。
  • 风险提示:港股整体受全球流动性影响大,若美联储推迟降息,可能压制科技股估值。务必确保投资资金为长期闲置资金。

本计划基于公开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建议通过定期复盘(如每季度)调整策略。


等财报出来再加仓是不是不太合适,到时候如果股价大幅上涨怎么办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关键,确实点中了长期投资者面临的一个经典困境:规避短期风险(等财报)可能与追求最佳成本(怕踏空)存在矛盾。

您担心“等财报后加仓,如果股价大涨会错过”,这个顾虑非常合理。市场往往具有前瞻性,如果财报确实超预期,股价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反应。然而,在当前您所持有的这两只股票的具体情境下,“等待财报”依然是更优策略。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原因,并提供一套能平衡“风险”与“机会”的分步加仓策略

为什么“等待财报”在当前情况下仍是更合理的选择?

核心原因在于:您持有的两只股票目前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其基本面的核心矛盾,而财报正是验证这些矛盾的关键。 在当前价位大幅上涨的“催化剂”尚未出现。

  1. 对小米而言:核心矛盾是“汽车业务的信心危机”

    • 现状:SU7安全事故的负面影响正在发酵,市场对小米汽车的质量、口碑和未来销量预期产生了质疑。这是压制股价的最主要因素。
    • 财报的验证作用:三季度财报将提供关键的汽车交付量数据。如果交付量依然强劲,才能有效打消市场疑虑,推动股价迎来可持续的上涨。在此之前,任何反弹都可能是脆弱的。
    • 风险与机会对比
      • 等待的风险(踏空):财报前,在负面情绪笼罩下,股价出现大幅、连续上涨的概率相对较低。
      • 盲动的风险(套牢):如果财报显示汽车销量不佳,股价可能继续下探,您将面临“补仓补在半山腰”的更大风险。
  2. 对美团而言:核心矛盾是“盈利能力何时修复”

    • 现状:市场担忧激烈的竞争会持续侵蚀其核心外卖业务的利润(UE)。
    • 财报的验证作用:财报中的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经调整净利润是判断“外卖大战是否真正缓和”的唯一客观标准。只有数据改善,才能证明王兴“不惜代价”的阶段已经过去。
    • 风险与机会对比
      • 等待的风险(踏空):同样,在盈利拐点被证实前,股价缺乏大幅反弹的坚实基础。
      • 盲动的风险(套牢):如果财报显示竞争加剧导致利润进一步下滑,“估值陷阱”的担忧会加剧,股价可能再下一个台阶。

结论:对于长期投资,买的“正确”远比买的“便宜”更重要。财报提供了判断“正确性”的关键依据。为了规避一个“小幅踏空”的可能性,而去承受一个“深度套牢”的风险,从风险收益比的角度看,是不划算的。

给您的具体操作计划:平衡“等待”与“踏空”焦虑

您不需要在“全等”和“全仓”之间做极端选择。一个更聪明的策略是:“底仓观望,金字塔式加仓”

第一步:立即建立“观察仓”和“操作纪律”(现在)

  • 保持您现有的仓位作为底仓,这确保了您不会完全脱离市场。
  • 设定一个加仓触发条件。例如:
    • 小米:股价放量突破某个重要技术位(如50港元),或SU7事故出现明确的正面调查结果。
    • 美团:出现竞争对手退出价格战的消息,或股价放量突破100港元整数关口。
  • 这样做的好处:如果财报前真有重大利好驱动股价提前启动,您也能根据预设纪律抓住机会,避免完全踏空。

第二步:财报前的“小额定投”式试探(可选,适合希望更平滑成本的投资者)

  • 如果非常担心踏空,可以将计划用于加仓的资金分成10-20份。
  • 在财报发布前,如果股价继续阴跌,可以每周或每两周投入一份资金。这种方式能小幅摊薄成本,但每次投入金额很小,即使财报利空,损失也可控。

第三步:财报后的“确定性”加仓(核心操作)

  • 这是您计划的主要加仓阶段。根据财报结果,做出三种应对:
    • 情景A(超预期):财报数据强劲,验证了您的投资逻辑。此时应果断加仓。即使股价已经有所上涨,但基本面拐点确认,长期来看当前价位仍是山脚。可以采用“追涨不追高”的策略,分批买入。
    • 情景B(符合预期):财报中性,没有惊喜也没有惊吓。可以维持现有仓位,或仅小幅加仓,等待下一个季度的信号。
    • 情景C(不及预期):财报证实了市场的担忧。应停止加仓,重新评估长期逻辑是否被破坏。股价可能会下跌,但这也为您提供了更低、更安全的加仓价格。

总结:您的长期投资计划优化版

阶段 操作策略 核心目标
财报前(现在-11月) “底仓观望”:持有现有仓位,不加仓或仅进行非常小额的定投。设定加仓触发条件,以防突发利好。 控制风险,保住本金。确保不在基本面恶化时投入更多资金。
财报后(11月中下旬) “顺势而为”:根据财报结果决策。超预期则果断加仓;不及预期则耐心等待更好时机。 提高决策质量。将资金投入到基本面确定性更高的方向上。
长期(3年) “持有并优化”:关注公司长期竞争力(小米的生态、美团的零售)是否巩固,而非短期股价波动。 实现复利增长

最后请记住:长期投资中,耐心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力。市场总会给你机会,错过一个,还会有下一个。但本金损失了,再回来就难了。等待财报的确定性,是保护本金、提高胜率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希望这份详尽的计划能解答您的疑虑,并助您做出更从容的决策。

金融IT程序员的瞎折腾、日常生活的碎碎念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