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碎碎念:开源项目、投资复盘

AI已经融入到日常开发的工作流、投资最近切换了思路,从场外基金,切换到了场内的股票和ETF。

开源项目

项目记录

上周无聊时尝试获取 Github 勋章,开始使用 Issue 模块。以前写代码时,总想找个地方记录每次 AI 改动的内容,但单独弄个文档记录显得杂乱。现在有了 Issue 模块,打上标签区分 bug、feature、enhancement 等,记录变得清晰且高效。即使以后可能用不到,记录下来也是一种积累。

查看 Issue 列表

版本发布

版本发布记录,找到最近相关的提交,由于都是AI生成的提交记录,从网页端,复制近期所有的提交记录,扔给AI让它整理下,就是一份不错的发布记录。

https://github.com/ttf248/comic-reader/releases/tag/v1.9.0

活跃度

那次整上了Github的个人主页,被动的提高了写代码的积极性,毕竟数据可视化了,有些东西,就是那么奇妙,简单的正反馈,能让人有持续下去的动力。

Trae

付费买了首月体验,怎么说呢,在 Vscode 里面也是用的 Claude4 模型,字节的 IDE 体验上还是更好,实战的效果也是更好,有时候同样的问题,Trae 能给出更好的答案,后续要不要买个年费呢?按照现在瞎搞的频率,Trae 次数可能不够用,不用想那么多,等用完再说,字节应该还有另外的的付费方案,购买更多的调用次数。

简单的小问题,用微软的,github copilot 各个模型也能都能调用。

计划夭折,github copilot 也开始限制调用次数,618 开启限制次数

如何查看当前使用量

投资

终归还是没忍住,自从开通了港股通,还没在港股交易过,想着小米要发布新车,买了点小米,涨了点就卖了,跌了又买回来,来回操作几次,还没等到新车发布,股票上小赚。

这个时候没事看什么跨境通的资金流,看着美团都是资金的净流入,跟风买进去,成功当上了股东,忘记看总的资金流,国内买入的资金,只是一部分,港股还有很多外资。这次刚好实践下,蓝筹股,慢慢持有最后的收益会怎么样。


仓位的控制和亏损,反人性的东西,慢慢来,慢慢来,不能急。小米如果新车不太行,到底要不要卖掉呢?这是个问题。投资的认知还是不够,还是要多看书,多学习。美联储不准备降息,港股大跌一波,建仓的时候如果再晚一些?也不对,如果传出来的消息是降息,港股大涨怎么办?这就是投资,考验人性。

常念叨的一句话,买的是国运,但自己好像不太信国运。

抛开国运的信仰问题,另外一个就是注意力,既然是要做长线,频繁看盘是没意义,每天早上十分钟,收盘十分钟差不多了。最终预期的收益率是多少?还没一个明确的止盈位置。

除开止盈的问题,配置部分股票,还是老脑子里面有个固有的观念,资产配置需要一部分股票。


市场大跌的时候,腾讯还是香饽饽,资金扎堆

代码 名称 最新价 成交额
00700 腾讯控股 498.600 80.08亿
03690 美团-W 128.100 68.81亿
09992 泡泡玛特 247.200 57.03亿
09988 阿里巴巴-W 109.800 53.22亿
01810 小米集团-W 53.050 41.05亿

这段是好几天后更新的,港股一波大涨,那天跌下去的基本都涨回来了。脑子突然想到去年亏损的恒生电子,怎么说呢,从老东家走了,就是对未来的预期不看好,选择买入恒生碰到下跌,心理就会拿不住。两波节奏,股价彻底涨回去,一个是去年的牛市,还有一个就是过年那会的杭州六小龙概念。今年的稳定币也算一个?

从哪里跌到从哪里爬起来是没错,短时间没机会重新建仓恒生电子了。


update 20250625

小米发布会还没开始,上次清空场内ETF,券商这两天大涨,还是没做到长期持有,中间随意变仓了,要买小米,也不应该动券商ETF的资金。

金融IT程序员的瞎折腾、日常生活的碎碎念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