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用多了,什么都想着 AI 了,很多时候学习新动态,还是搜索引擎+项目官方文档更加靠谱。 港股在尾巴上入场,碰到回调,日常瞎操作,利润基本亏完了。
策略交易
不是说非要实践赚钱,而是想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本人不信这些交易指标,更多是相信国运,定投大盘指数。
上个月的灵感,属于AI没啥用项目之一,开始就想着用AI来实现,这里已经出现问题,正常应该先搜集资料,看看没有现成的项目,他们是怎么做的。以前也没玩过策略交易,什么指标、行情处理的处理,都没有接触过。
开始的方案,不太靠谱,完全是自己YY的,通过和AI沟通,知道了 backtesting 框架,看了下 github,项目还是挺活跃的
AI用多了,什么都想着用AI来搞定,也想要AI来给一份学习资料,活跃的项目,官方的文档足够完善,优先看官方文档更好,或者搜索查找优质的博客,AI给出来的学习方案还是太弱了,跟不上当前的代码版本。
项目的结构调整:
1.数据的下载,还是选择雅虎,这里是涨跌幅的K线数据 2.backtesting 官方的指南,学习基础的用法 3.ta lib 的安装和使用,常用指标的计算,用 backtesting 展示数据 4.实现支付宝的定投逻辑、这种策略更适合长线的 ETF 定投
港股交易
入场港股交易差不多两个月,简单的做个复盘。
买入美团的时间和动机,单纯的看到国内的资金净流入,也没深入分析美团的近况,凑巧就碰到外卖大战,成功当上了美团的股东。买入小米也是高位,找个机会还是应该减仓走掉一部分,四期工厂落地,有一波机会,不过要坚持才行,三年的时间差不多了。
入场的时间,港股的新消费、科技股价格都不低、还有个虚拟币的概念,碰到科技股回调,还是老问题,加仓的频率不太适合长线投资,今天可能想着赌一波,买一手,隔天跌了舍不得出来,碰到持续下跌的行情,很容易就套进去了。
作为长线投资,操作的频率太高了,每周应该就操作一两次差不多了。上证指数 3600,国内的大盘没怎么定投,这波也是错过了。
四年前的债券投资(投资分类有历史文章)、银行定期存款,算是踩对了风口,债券牛市,稳定的利息收入,在今年也都落袋为安。这次重新规划积极型投资,国内就是沪深300,境外就是恒生科技,港股怎么说的,盘子不是很大,但是和自己的工作强相关,算是给自己的收入放个杠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以前的文章页提到过这个概念,但是还没搞过长线的投资,三年时间,我们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