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装或升级电脑时,我们常常会看到内存条上标注着类似“DDR5-6000 CL36”、“DDR5-6000 CL30”这样的参数。其中,“6000”代表的是内存频率(MHz),而“CL36”、“CL30”中的“CL”则是“CAS Latency”(列地址选通延迟)的缩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序”。
那么,C36、C30、C28 到底有什么区别?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它们对性能影响大吗?又该如何选择?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
以前写到一点内存频率的内容:电脑组装那些事
什么是内存时序(CAS Latency)?
简单来说,CAS Latency(CL) 表示的是内存从接收到读取命令到实际开始输出数据之间需要等待的时钟周期数。这个数值越小,说明内存响应速度越快,延迟越低。
举个例子:
- DDR5-6000 CL36:表示在 6000MHz 频率下,内存需要等待 36 个时钟周期才能响应读取请求。
- DDR5-6000 CL30:同样的频率下,只需要 30 个周期。
虽然频率一样,但 CL 值越低,实际延迟(Latency)就越小。
实际延迟怎么算?
很多人误以为频率越高性能就一定越好,但其实真实延迟 = (CL ÷ 频率) × 2000(单位:纳秒,ns)。我们来对比一下:
型号 | 频率(MHz) | CL 值 | 实际延迟(ns) |
---|---|---|---|
DDR5-6000 CL36 | 6000 | 36 | (36 ÷ 6000) × 2000 ≈ 12.0 ns |
DDR5-6000 CL30 | 6000 | 30 | (30 ÷ 6000) × 2000 ≈ 10.0 ns |
DDR5-6000 CL28 | 6000 | 28 | (28 ÷ 6000) × 2000 ≈ 9.33 ns |
可以看到,CL28 比 CL36 的实际延迟低了约 22%。在对延迟敏感的应用(如游戏、高频交易、实时渲染等)中,这种差异可能会带来可感知的性能提升。
性能差异真的大吗?
在日常办公、网页浏览、视频播放等场景中,CL36 与 CL28 的差别几乎无法察觉。但在以下场景中,低时序内存的优势会更明显:
- 游戏帧生成时间(Frame Time)稳定性:更低的延迟有助于减少卡顿,尤其是在 CPU-bound 的游戏中(如《CS2》《英雄联盟》《永劫无间》等)。
- 内容创作与编译:某些依赖内存带宽和延迟的工作流(如大型代码编译、3D 渲染缓存)也会受益。
- 超频潜力:通常低时序内存使用的颗粒(如海力士 A-die、M-die)体质更好,更适合进一步超频。
不过也要注意:低时序往往意味着更高的价格和对主板/BIOS兼容性的更高要求。如果你的主板不支持 EXPO/XMP 2.0 或 BIOS 较旧,可能无法稳定运行 CL28 的高频内存。
那么,6000MHz 下推荐选哪个?
对于大多数用户,尤其是搭配 AMD Ryzen 7000/8000 系列处理器 的用户,DDR5-6000 CL30 是目前的“甜点”配置:
- 官方 JEDEC 规范推荐频率为 6000MHz,CL30 是 AMD 官方验证的稳定时序;
- 性价比高,价格适中,兼容性好;
- 实际延迟控制在 10ns 左右,兼顾性能与稳定性。
如果你是极致性能玩家或追求极限帧率,且主板支持良好(如 B650/X670 高端型号),可以考虑 CL28 甚至 CL26 的型号,但要做好可能需要手动调参、电压微调的准备。
而 CL36 虽然也能用,但通常属于入门级 DDR5 内存,延迟偏高,除非预算非常紧张,否则不太推荐。
总结
- C36、C30、C28 指的是内存的 CAS Latency(时序),数值越低,延迟越小;
- 在相同频率下,CL28 比 CL36 实际延迟低约 22%,性能更有优势;
- DDR5-6000 CL30 是目前最均衡的选择,适合绝大多数用户;
- 追求极致性能可选 CL28,预算有限可接受 CL36,但需权衡延迟与价格。